1、演示文档可以在电脑上进行演示,编辑,拷贝,修改,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二场记者招待会介绍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关情况观后,心得体会4篇,中天办公,第一篇,10月17日下午,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徐启方在党的二十大第二场记者招待会上提到,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于进一步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激励广大干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能上能下,关键在下,难点也在下,必须明确下的标尺、优化下的程序、抓好下的激励,真正突破干部下的难点,让干部下的渠道更通畅。让下的标尺更精确。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当前,少数领导
2、干部或能力不足,甘于庸懒散躺,习惯原地踏步;或明哲保身,善于推拖绕躲,贻误事业发展。规定将领导干部“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从10条修订扩充为15条,并明确了理想信念、担当作为、能力素质等各方面具体表现,为解决干部能下问题提供了依据、框定了规范。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决将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第一标准,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精准厘清能下的政策边界,让组织处理有据可循、有规可依。结合各地实际探索“负面清单”制度,以“条条框框”鲜明划出下的标尺,以“典型案例”详细阐明下的标尺,精准过筛“硬伤”“瑕疵”干部。让下的程序更合理。凡将举事,令必先出。规定明确了更加合理、更加清晰的流程步骤,让干
3、部能够真的下,下到位。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岗位干部,坚持将功夫下在日常,用好近距离考核法宝,通过专题调研、谈心谈话、民主生活会等途径近距离了解干部现实表现和思想动态。因地制宜多走走攻坚一线、因时制宜多瞧瞧平时考核、因事制宜多查查关联数据,结合辖区群众口碑和服务对象意见,对照问题性质、根本原因和情结轻重,绘好干部“全息图”,确保精准识别不失焦、立体画像不虚化。坚持实事求是、程度相宜原则,严格对照标尺规范细化调整建议、合理作出决定。向调整对象谈话宣布组织决定时,要做到认真细致、以理服人,让干部下得服气、减少怨气。让下的激励更到位。马不抽鞭不起步,人不激励不愤发。作为反向激励的重要举措,“庸者下”不能
4、简单等同于“问题干部”,也不能“为下而下”“一下了之”,而要妥善安排、鞭策激励,让干部受挫后能够“下而奋发”“下而复上”。组织部门要积极发挥“干部娘家”作用,从教育管理、培养关爱、重新使用等方面入手,及时追踪下的干部,定期开展谈心谈话、组织集中现场教学、落实专人结对帮扶,帮忙甩掉心理包袱、重拾干事信心、转变工作作风,引导其再次振作、再次成长。明确干部下后重新使用的硬性标准和刚性原则,对其中确实工作表现突出、群众口碑较好的干部,经组织考察后依法依规予以使用,双向贯通“上下”通道,形成良性循环。,第二篇,近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办第二场记者招待会,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副主
5、任肖培提到,“中国共产党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必须用硬招、实招铲除腐败问题滋生土壤,以只能进、不能退的必胜决心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严把思想“总开关”,筑实“不想腐”觉悟堤坝。中医常言,“不治已病治未病。”治腐最好的方式,便是把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发现在“未病”之时,消灭于“萌芽”状态。部分党员干部之所以由“小苍蝇”演变为“大老虎”,就源于理想信念缺失,第一颗扣子扣错,进而“衣冠不整”,甚至“不顾衣冠”。思想松一寸,行动散一尺,思想上的滑坡是最致
6、命的病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用理想信念强基固本,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要引导党员干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优秀传统文化打牢“道德基座”,以廉洁文化构筑防腐“底线”,以党史教育增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自觉,时刻慎独、慎微、慎己、慎行,从源头上掐灭贪腐之念,生成抵御侵蚀、防止蜕变的“不想腐”抗体。严守铁纪“规矩关”,锁牢“不能腐”制度铁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严管就是厚爱,是对干部真正负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唯有依托严密周全、与时俱进的法规制度约束,才能有效遏制腐败“蛀虫”,保证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长效化、常态化运行。扎牢扎紧监管“制度笼”,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关键在于加强制度的配套性、适应性及落地性。一方面,各地要认真领会党中央精神,杜绝形式主义和层层加码,坚决抵制“一刀切”,否则制度只能纸上写写、墙上挂挂,无法真正落地生根。同时,要联系地方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突出问题、共性问题、惯性问题出台配套的地方性法规、颁布具体实施细